首页 > 历史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历史,廓清其框架,理清其脉络


2023-07-14 15:03

自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以后,中国古代历史有两个大分裂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二是五代十国时期。这两个时期,非常混乱,大大小小的政权先后崛起覆灭,轮流登场,既出现过许多耀眼的人物,也发生过太多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般的灾难。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五代十国的历史,廓清其框架,理清其脉络。

要几句话就把五代十国的历史讲清楚,是不可能的,单是把这个时期出现在史册中的人名一一列出来,可能就得写两三页,可见它的繁杂与混乱。

五代十国,是唐代后期至北宋统一的一段分裂时期,历经大约60年左右的时间。“五代十国”的称谓源于《五代史》(先后有官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

(《新五代史》)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

严格来说,“五代十国”的称谓并不准确,有些政权只是一方割据势力,称不上是朝代或国家,而且这些政权互相替代,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只是已经形成这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就按这种通行的叫法来讲吧。

按照主流的划分法,五代十国上自朱温灭唐,下至赵匡胤建宋,时间是907年到960年。而按照范文澜先生的划分,以15个政权的实际建立时间为划分标准,应该上自前蜀建立,下至北宋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时间是891年到979年。

五代的建立者,都是唐朝的藩镇,依靠军事割据而自立的。五代政权地处中原和华北地区,承袭的是大唐的衣钵,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主流。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其封国已是高度自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形成藩镇型的朝廷,是为五代。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基本上都地处在南方(北汉除外),这些政权自成一家,有的自立,有的奉五代为正朔,是这段历史的非主流。十国为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地处江南地区的有南吴、南唐、吴越、闽等;地处湖广的有荆南、南楚、南汉等;地处两川地区的有前蜀、后蜀;地处山西的是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十国中,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最后败于后周。宋朝建立后,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第一阶段(891年至907年),藩镇割据的遗祸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势力逐渐强大,唐帝国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严重摧毁了北方的经济,大量人口南渡,促进了南方经济大繁荣,因而战乱后的唐朝非常依赖南方的税赋收入。不幸的是,唐末的黄巢起义又破坏了南方的经济基础,唐帝国的救命丸也没了,迅速走向了分崩离析,灭亡就在眼前了。

五代十国是怎么开头的呢?这得从唐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说起。888年,唐昭宗继位,此时的唐朝,已是皇室微弱、军阀控权、摇摇欲坠的烂摊子。唐昭宗认为,中央之所以如此式微,在于中央军事力量过于薄弱。登基初期,他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组建了一支兵力10万的中央军。同年12月,唐昭宗以王建为节度使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出兵讨伐割据西川的藩镇,同时另派朱温组建联军,讨伐盘踞河东的李克用。

西川战事虽成功了,但王建独揽军权,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而讨伐李克用的战事受挫了,于是唐昭宗下令调遣西川征军援救东线。891年,羽翼已丰的王建抗命不遵,并派兵驻守边关,切断了西川与唐朝的联系,自此,西川实际上成为了王建的独立王国。903年,王建受封蜀王,同年王建于成都称帝,国号为蜀,史称前蜀,这是“十国”中第一个独立的国。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

朱温和李克用是死对头,征讨李克用就是朱温的主意。在此次战役中,胜利者是李克用。唐昭宗苦心经营的中央军遭到重创,折损大半。而朱温的嫡系军却坐山观虎斗,中央军和李克用的实力被大大削弱,朱温坐收渔翁之利。此后,朱温迅速崛起,实力逐渐超过了李克用。

黄巢败亡之后,残余之众在秦宗权的率领下继续转战于北方,烧杀劫掠,为祸甚烈。原淮南节度使被部下所弑,部将杨行密打着为故主复仇的旗号组织义军,实力渐强,成为淮南地区的首脑人物。当此之时,秦宗权派弟弟秦宗衡与孙儒领兵南下,企图占领淮南。而北方的秦宗权,遭到朱温攻伐,秦宗权独力难支,急令秦宗衡和孙儒北上支援。孙儒不愿再受秦宗权控制,杀死秦宗衡,转投朱温,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不肯把淮南拱手让人,起兵反抗,杀死孙儒。892年,唐昭宗无可奈何,只好接受既成事实,正式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后来杨行密被封吴王,这个政权史称吴国,这是“十国”中的第二个国。

在福建一带,流寇出身的王潮,响应黄巢,逐渐成为当地流寇的首领,后来控制了福建全境。893年,朝廷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唐昭宗只能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后来王潮的弟弟王审知被封闽王,这个政权史称闽国,这是“十国”的第三个国。

在浙西一带,当黄巢起兵作乱时,钱鏐集结乡勇,据守自保,因为战功显赫,一路升迁。893年,唐昭宗任命钱鏐为镇海军节度使,承认他对浙西的统治。后来,钱鏐被封为吴越王,这个政权史称吴越,这是“十国”中的第四个国。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

(钱鏐画像)

在湖南一带,当年孙儒被杨行密击杀后,孙儒残部转战湖南,后来,这一残部的主将死于内乱,马殷成为新的主将,并逐渐控制湖南全境。896年,朝廷任命马殷为潭州刺史,承认马殷对湖南的统治。后来,马殷被封楚王,这个政权史称楚国,这是“十国”中的第五个国。

在岭南一带,封州刺史刘谦拥兵过万,已经在岭南经营多年。刘谦死后,儿子刘隐继承父业,逐步统一岭南。905年,朝廷任命刘隐为清海节度使。刘隐死后,其弟刘䶮袭位,并于 917年称帝,后改国号汉,史称南汉,这是“十国”中的第六个国。

就在南方的这些政权纷纷割据自立的时候,北方的军阀都一个个以扶正大唐为口号,忙着抢大唐的衣钵。此时,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有四个: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

李茂贞和刘仁恭的政权能够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朱、李之争,他们是朱温和李克用互相牵制的砝码。

904年,朱温弑杀唐昭宗。907年,朱温篡唐,强迫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禅位,唐朝灭亡。朱温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

(朱温画像)

北方政权中,最有实力南下的就是朱温,但杨行密的吴国对朱温坚决反对,曾几次痛击朱温。不过,朱温之所以不敢南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克用的威胁。

第二阶段(907年至936年),后梁与后唐争霸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

荆南江陵城,在朱温掌控之中,907年朱温任命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这个政权史称荆南(又称南平),这是“十国”中的第七个国。

此时的局面是,闽、吴、楚、吴越、南汉、荆南、燕王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承认后梁的正统地位;前蜀、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奉唐为正朔,拒绝承认后梁的合法性,视朱温为逆贼。

90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袭封晋王。李存勖文武双全,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璀璨的将星之一。朱温对李存勖既欣赏又惧怕,他曾说生子当如李存勖。李存勖南灭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晋国在他手中更加强盛。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

(李存勖画像)

914年,李存勖消灭刘守光,随后降服李茂贞。923年消灭后梁,登基称帝,建立后唐,这是“五代”中的第二代。李存勖随后吞并岐国,于925年消灭了前蜀,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名震天下,“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对于后唐,南方政权的态度依然分为两类:吴越、楚、荆南承认后唐的正统地位;吴、闽、南汉拒绝称臣。

李存勖后期沉湎声色,用人无方,横征暴敛。因为宠信优伶,后唐于926年发生叛乱,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

趁着后唐大乱,孟知祥脱离后唐控制,割据蜀地。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为蜀,史称后蜀,这是“十国”中的第八个国。

第三阶段(936年至951年),受制于契丹的后晋和后汉

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困于太原,遂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求援,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是“五代”中的第三代。

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

(建于后晋的陆宝院)

937年,吴国发生政变,权臣李昪强迫吴主禅位,改国号为齐,后又改为唐,史称南唐,这是“十国”中的第九个国。

南方政权中,南唐的实力最强,在945年消灭闽国之后,国力达到巅峰,成为南方第一强国。没过多久,闽国的残余势力重新夺回闽东,保留国号,但向南唐称臣。

石敬瑭在位期间,对契丹人奴颜卑膝、割地称儿的做法,遭到了内部的强烈反对。石敬瑭去世之后,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努力摆脱契丹人的控制,拒绝向契丹称臣。947年,契丹伐晋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石重贵被迫投降成为俘虏,后晋被契丹人消灭。趁此时机,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之前,后梁和后唐对南方政权还有一定的威慑力,而到了后晋和后汉时期,对南方政权的影响力极为有限。二者都受制于契丹。南方政权纷纷和契丹交好,利用契丹威慑后晋和后汉。

第四阶段(951年至960年),后周崛起,柴荣遗恨

951年,大将郭威遭到后汉隐帝猜忌,发动兵变,推翻后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是“五代”中的第五代。

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的国号,史称北汉,这是“十国”中的第十个国。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951年,南唐消灭楚国,后被楚国残余势力驱逐出境。楚国势力没有复国,而是选择投靠后周。

至此,除了后周,十国政权有6个:后蜀、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北汉。

对于后周,这6个政权的态度分为四类:吴越、荆南向后周靠拢;南汉地处偏远,拒绝介入纷争;北汉、南唐联络契丹,抵制后周;后蜀闭关锁国,隔岸观火。

郭威养子柴荣继位后,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在吴越和荆南的协助下猛攻南唐,迫使南唐国主去掉皇帝尊号,不敢以皇帝自称。紧接着,柴荣又出师北伐契丹,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契丹连连败退。959年,柴荣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英年早逝,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_局面割据代国历史图片_五代十国历史割据局面图

(柴荣画像)

960年,独揽军事大权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使柴宗训退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这就是说威名赫赫的大宋王朝。

第五阶段(960年至979年),北宋统一,五代十国结束

此时,在后周郭威和柴荣的开拓下,已经有了不可阻挡的实力,统一大势近在眼前,大宋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了乱世。

963年,南平末代国君高继冲纳地归降,荆南灭亡。同年,武平节度使归降;965年,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兵败投降,后蜀被灭;970年,南汉末代皇帝刘鋹兵败投降,南汉被灭;975年,南唐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被灭,残闽归降;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吴越灭亡;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先是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灭亡。至此,五代十国结束。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