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 道教文化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临夏穆斯林文化,你知道吗?


2024-03-28 11:07

长期以来,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回、东乡、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以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特有的民族历史,独有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异彩纷呈的临夏穆斯林文化,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深厚底蕴的临夏穆斯林独特风情,在祖国这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像一朵五彩缤纷的鲜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城河州,被到过临夏的人,亲切的誉为"中国小麦加",可见它声名远扬,影响之大,早在唐宋时期通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大食人,波斯人后居留中国,"安史之乱"时,大食曾派兵帮助唐王朝平定叛乱,后部分援唐官兵留居长安,其后裔遍布西北诸省。元初,蒙古王朝将西征时随军的中亚、西亚穆斯林工匠安插在西北各地,清政府曾残酷镇压西北回民的反清斗争,并将居住在关中一代的大批穆斯林数次迁移至宁夏、甘肃各地,此后,临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教派、门宦最多影响很大的地区,受宗教的影响,穆斯林的婚、娶、饮食起居世代相传,形成了特有的临夏穆斯林风情。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建筑,在全市88.55平方分里的土地上,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和拱北星罗棋布,有120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400多人,它既是一个地方,一块区域、一个村镇的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人们进行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和交往的场所。

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和拱北建筑艺术,是祖国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融合中西建筑文化的特长,以中国古典宫殿建筑为主体,突出阿拉伯文化情调,独辟蹊径,即富丽堂皇,又壮严肃穆,在全国至全省独一无二,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河州建筑艺术中的"三绝"--河州砖雕、河州木雕、河州彩绘在清真寺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显现,你可以在感受宗教文化的同时,领略其独特的艺术品位。

临夏穆斯林,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他们擅长贸易,谙熟经营之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祖国各地遍布临夏穆斯林的足迹。近年来临夏市面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随处可见穆斯林做买卖、跑生意的身影,随时可闻穆斯林招徕顾客的吆喝声,成为临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可边逛街,边欣赏,玩味其中的奥妙。

临夏穆斯林有其独特的服饰习俗,男子爱留胡须,喜戴眼镜,女子爱佩首饰,晨曦中,你如果看见一男子着长袍戴白号帽,留长须,他肯定是上寺做礼拜的虔诚穆斯林;风和日丽的林荫道下,走着一位披着白纱,戴着绿盖头的女子,不用说,她一定是位穆斯林少女或新娘,如果戴着青盖头,肯定是中年妇女,而戴白盖头者就是老妪了。

临夏穆斯林的饮食文化也丰富多彩,辣子鸡、手抓羊肉、桶子肉等传统烹调手艺深远流长,自成风格、独成体系。吃一口回味悠长,令人难忘。家常便饭有油炸干果、散子、油香、锅盔、河州句子、炒面片、凉面、兔耳朵、搅团、撒饭、扁食、鸡腿面、面茶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志烹调事业的穆斯林烹调的清真系列菜肴,与南北大菜系列相比毫不逊色。这里还有久负盛名的牛杂割、羊杂碎和发子面肠、酿皮、凉粉、甜麦子等许多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你不妨来亲口品尝。

穆斯林好客,临夏穆斯林尤甚。你如果到家穆斯林作客,主人会热情的把你让到上座,先沏上三泡台盖碗茶,不大一会,麻利的主妇就会端上刚新炸的油和肥瘦相宜的手抓,让你饱餐一顿,顺使说一句,到穆斯林家作客,用饭前可得先洗手噢。

"花儿本是心上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这虽是一句花儿歌词,可表达了对"花儿"喜爱之情的深沉,河州花儿以其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震荡人们的心灵,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这里的大人小孩,只要条件适宜,人人都会漫上几曲"花儿",用它歌唱生活,倾听心声,优美的曲调,缠缠绵绵,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花儿剧《花海雪冤》曾唱红陇上,唱到了北京。如果你有遇上山场、歌会,"绕梁三日"之词再也用不着你去费力揣度了。

到了临夏,如果不到"八坊"看一看,将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在这里,清真寺周围密密匝匝的聚住着众多的穆斯林群众,古老的清真寺绿茵茵,唤醒阁直耸云霄,一派阿拉伯建筑的特色,居民院落鳞次栉比,以传统的四合院居多,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庄重,也有哥特式建筑的遗风,还有当代建筑的气魄,街、巷穿绕其中,行走其中,你不免会呤出"出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来,要是有兴致,你还可以到穆斯林家中座一座,热爱生活的穆斯林,家家院中定会有一株或几株牡丹,一宣窝或几窝芍药,这是临夏穆斯林历代不衰的情结--爱花的真实写照,也是临夏市常年火爆的原因。

回族是临夏自治州的自治民族,河州为回族发祥地之一。唐代,经丝绸之路来中国的大食信使、商旅不绝于道。处于要冲的河州亦有不少大食人留居。宋代,随丝绸之路河湟路的繁盛,大食使者蜂拥而至,“往往散于陕西诸路,久留不归”,贡使、商贾和传教的西域人在熙河等地的场、买马场、茶马司,进行茶马丝绢交易,传播伊斯兰教,留居河州。历史上称之为蕃客和蕃商,也有成为番客和番商,成为临夏回族的先民。史书记载,包括河州在内的西北大姓马姓,多自西域来。居住于洮河东西地区的马姓,即是杜甫诗中所指“花门贵种”(意为西域人)。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战西域各国,随军带来花刺子模等地的穆斯林军人、工匠、平民,置于西域亲军、回回亲军以及各地探马赤军管辖。元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下令“驻军随处入社”,军士落为民籍,是临夏地区回族形成的一部分。分布临夏各地的喇、苏、丁等姓为世家,其先即为伊朗布哈拉人、元朝大臣搌思丁·纳苏喇丁。元代还有不少被称为“斡脱”的官办穆斯林商队活跃在河州地区,不少传教者亦蜂涌而至,定居河州,繁衍生息。《甘宁青史略》载:“甘肃回族,以河州为总汇之区”。回族“淮河州为最多,其种类亦强”

回族在形成过程中,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回族不断地从东到从中到西、从西到东,逐渐吸收,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共居,密切交往,共同生产生活。共社会经济结构在民族形成中有高度发达的农村经济、商业、手工业经济。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教养。尤其善于经商,从事各种手工业、加工业,饮食等行业,驰誉各地而独树一帜。长久以来,临夏回族的商队足迹遍京、津、沪、川、陕、云贵、青藏、新疆等地,是一支沟通东西南北经济流通的重要力量。在医药、算术、书画、武术、诗歌、教育、考古方面的成就,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不可缺少的部分。

回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随之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意识、豪放、务实的性格;能适应各种艰苦生活环境,吃苦耐劳,勤于创业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

回族形成前,多使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由于长期和汉族等其他民族杂居,形成过程中汉语成份日益增多,逐渐以汉语为回族的基本语言,亦保留、融合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回回文化,既保留原有阿拉伯、波斯等西亚文化传统,亦吸收汉族文化特点。在长期使用汉语后,吸收汉语文化的比重大为增加,汉语、汉文成为回族人民交际的主要工具。

临夏回族的生婚丧葬、饮食、服饰等生活习俗,无不渗透着伊斯兰教的义律,逐渐变成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饮食所食用的牛、羊、鸡、鸭、兔等,一定要经伊斯兰教念经人屠宰。使用的饮食具切忌混杂。回族的传统小吃有锅盔、醪糟、水晶包子、甜麦子、酿皮子,桶子肉、发子面肠等。用水讲究干净,忌讳在食用水渠、水池、水泉旁洗澡、洗衣服、倒脏水。民族共居区的水井、水池打水,提倡使用公用水桶、水罐。在家洗脸洗手使用搪瓶。

服饰男性喜戴白色、黑色和棕色平顶号帽,以白色最为普通。成年后讲究留胡须。老人和宗教人士喜穿直领对襟“准拜”。妇女多戴盖头,少女、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者戴白色的。现在城市中,有些回族姑娘和青年女职工衣着与社会流行款式趋于一致,上班、上街不戴盖头;有些改戴护士白帽和花织锦圆顶帽。

婚姻回族婚姻主要由当婚男女双方决定,父母尽拣选之责。经男女双方同意后,始能送定茶,送聘金、聘礼。结婚须由两位穆斯林证婚;结婚日多选在拍山拜日和主拜日(即礼拜四或礼拜五),结婚时由阿訇念“尼卡哈”,阿訇念毕,抛撒核桃、红枣。从《婚姻法》贯彻以来,先领结婚证,后念“尼卡哈”。举行婚礼,由阿訇致证婚词,并向男女双方再次询问是否愿意,双方肯定回答方为有效,若一方不同意,则婚姻无效。

生育孩子出生举行洗礼,3~7天内请阿訇起经名,入学读书时再起学名。

丧葬回族实行土葬,葬礼比较简朴。病危之际,要请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即忏悔词,向安拉悔罪。咽气后,由守护者为其瞑目、合嘴、顺手足,置尸于木板临夏道教文化,进行洗礼。

习俗回民喜清净。作礼拜时要“小净”(洗脸面、口鼻和手、脚等)或“大净”(洗涤全身)。信教穆民每天要作5次礼拜,勤于洗浴,久而久之,演化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喝茶也是回民日常的习俗,沏茶比较讲究,除在盖碗内放茶叶外,有时还放有红枣、桂圆、冰糖、核桃仁、葡萄干等,边添沸水边喝茶、称为喝“牡丹花”的三泡台。穆民见面互道“赛俩目”(问安的意思),握手问候,写信时,称呼上加“代赛俩目问候”句式。老年人吃饭毕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面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尊崇长者,让长辈上座,吃饭要先端给长辈,行路要让长辈先走。禁止背后诽谤别人,反对骄傲、怠惰、欺骗和恶语伤人,讲究礼节,热情待客。每逢节日,打扫院落,清除垃圾,炸油香、果果馓子等款待客人,分送亲友;亲友之间互相拜节祝贺。回民作礼拜多在清真寺礼拜堂,在没有清真寺的地方往往在地上铺一个苫单就地礼拜。

“封斋”与“开斋”

在河州,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开斋与封斋”这句话。这里所说的“斋”是阿拉伯浯sauw的汉语意译,是伊斯兰教所规定的念、礼、斋、课、朝五项功课之一。与《辞海》中“斋”的释义虽有相近之处,但属不同的哲学范畴。伊斯主教规定,穆斯林必须在每年该教太阴历九月,即莱麦丹月()斋戒一月。时间从该月看见新月开始到下月再见新月为止,我国穆斯林将这一月称之为“斋月”。斋月期间,凡穆斯林信徒,除年龄在12岁以下的男孩子、9岁以下的女童以及孕产女妇、旅行者、患病者外,都要封斋。与中国的佛、道教不同的是,穆斯林在斋月里并不要求吃素,当然,酒作为伊斯兰教,严格规定的禁饮之物,不要说是在斋月,平时也不得问津。按伊斯兰教规,信徒在斋月期间每天拂晓前沐浴进食,在白天任何食物部不得沾唇,到日落后才能开斋用餐,封斋的意义不仅仅是出于对对真主的虔诚,而且让人们懂得食物的珍贵和贫困者挨饿受饥的痛苦,从而培养节俭和乐善好施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意在锻炼人们的筋骨和意志,树立永远进取,不畏困难的精神。

河州,被称之为中国的“小麦加”,这里有80多万包括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穆斯林群众,三大教派、四人门宦司时并存,伊斯兰教的气氛非常浓郁,所以这里的穆斯林对封斋和开斋也格外重视。

在斋月开始的前几天,河州的穆斯林比平时显得更加忙碌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进商店、转小摊,采购各种清真食品,为封斋作准备。这天黎明前,星光灿烂,夜空如洗,一时间,从各个清真寺的“唤醒阁”上传来一声声悠长的“索俩”声,显得格外神秘而又悦耳,这是告诉人们,新月已悄悄升起,斋月从今晨开始。于是,千家万户的穆斯林们便在这响彻黎明的“索俩”声的唤召下,沐浴净身,端出早已准备好的丰盛食品,开始用餐。由于白天不能进食,所以,为了使体内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这顿饭显得非常重要,除优质面食外,还有牛羊肉等。待吃饱后,按照规定的时间,男人们纷纷拥向清真寺,女人们则在家中做一天中的第一次礼拜,至此,全年中的第一次封斋开始,一天中不再动烟火了。因为在河州,汉族与回族世代和睦相处,所以,汉族同胞十分了解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对他们的斋戒也十分理解和尊重。到了黄昏,清真寺将会再次告诉人们,已到了开斋的时候,于是穆民们首先净手嗽口,先以红枣、水果开斋,然后再做一天中的第四次礼拜,礼毕而后进食。斋月的第五次礼拜又称“他拉费”,功课最长,拜数最多的一次,清真寺内由满拉齐声高颂赞词,声音清脆宏亮,清真寺内外一派庄重、神圣的气氛。如此,这一天的封斋,开斋算是全部结束了;这样周而复始,一个月后便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开斋节”了。在斋月期间,穆斯林群众除有病痛等特殊原因外,一般都一天不差的封斋,甚至有时因错过了早晨的封斋时间,没能按时进餐的,便空着肚子也要封斋,许多常年出门在外的游子,也想方设法赶回来作这一功课。因为按照伊斯兰教规定,若教民在斋月中少封一天斋,日后要用三天折一天的比数补齐。这个规定是极其严格的。

穆斯林有着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特别是在斋月,更是如此,当斋月进入第三天或第七天时,小辈们便买上牛羊肉及蛋、茶、糖等礼品,给长辈们“开斋”说:“赛俩穆”,祝愿老人们在斋月里身体健康,平安愉快。这种习俗到了今天,也延伸到了亲朋好友之间,以示其敬重和友情。在河州,整个斋月期间,无论是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或是穆斯林与汉族朋友之间,那种和谐融洽的气息更加浓郁了。仿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的灵魂因为斋戒而得以充分的净化,升华到了一种近乎超凡脱俗的境界。

斋戒一月。当一弯新月再次从黄昏夕阳的“观月楼”上瞧见时整个河州城的各个清真寺的“唤醒阁”上传来阵阵悦耳的“索俩”声,告诉人们,斋月结束了,“开斋节”到了。

清晨,河州的穆斯林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的盛装。随着三起聚礼“索俩”声,来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也有的在绣有阿拉伯经文的绿色旗帜的带领下,整队前往早已选定好的郊外开阔地,举行盛大会礼,当地把这一活动称之为“出荒郊”。根据们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规定:“开斋节”期间,凡穆斯林群众放假三天。所以,在“开斋节”的第一天上午,不论居民、干部、工人、学生均去参加“开斋节”聚礼,特别是“出荒郊”,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齐整整地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即天方)方向跪拜,聆听阿訇讲经,讲解斋月的尊贵和封斋的意义,聚礼的神圣;而后做礼拜,朗诵《古兰经》,祈求真主的恩赐,祝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在此时,无论刮风下雨或炎炎烈日,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

聚礼结束后,人们首先回到家中和亲人们一起品尝开斋节食品,然后领孩子去给家族中的老人们说“赛俩目”。以后几天中,走亲访友,忙的不亦乐乎。届时,除了穆斯林之间的互访外,汉族朋友也前来祝贺,故河州有“汉族过年,回族忙憨;回族过节,汉族忙憨”之说。

油炸食品是河州穆斯林的一绝,虽说这些年人们的生活富足了,按过去的标准,可以说是天天在过节,对油类食品不咋馋了,但到了“开斋节”,还是要做些油炸食品,以招待客人,花样之多,色彩之艳、味道之鲜,让人赏心悦目,百吃不厌。“开斋节”是喜庆之日,许多家庭借此吉日男婚女嫁,真是喜上加喜,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文/马秉魁)

临夏“古尔邦”节

—抹霞光穿过清烟似的晨霭,最后—颗星隐没了,随即大片的彩霞喷涌而出,映红了东方的天空,映照着造型精美,有四五层楼高的“木纳乃”(唤醒阁),随即从楼顶传出宏亮的“索俩”声,悠扬顿挫,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此时,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居住在大小村庄和城市的穆斯林已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妇们听见“索俩”声就在明洁幽雅的屋子里燃起了卫生香,清烟袅袅,馨香飘溢。身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高兴地跑出家门,一时大街小巷飞扬着喜气洋洋的欢笑声,盼望已久的“古尔邦”节来临了。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亦称“忠孝节”或“古尔巴尼”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是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之一。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据伊斯兰经典记述,先知伊卜拉欣有天夜里梦见安拉命他亲自宰他唯一的爱子伊斯玛仪勒献祭,以此考验他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伊卜拉欣领着伊斯玛仪勒来到麦加城郊的“弥那”山谷,献祭以执行主命。当伊卜拉欣向儿子讲明原委后,伊斯玛仪勒说:“爸爸,你执行主命吧,我会忍受一切的!”就在伊卜拉欣执刀宰子的一刹那,手起刀落,身旁一块大石头被削下一半,他没有丝毫动摇,毅然重新执刀,就在这时临夏道教文化,安拉派遣天使把一只黑头白身子的绵羊飘然下降,传安拉之命以宰羊代替献子。安拉默示:“伊卜拉欣啊!你已忠实地按梦里指示做了,我就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事迹和感谢安拉,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十二月十日为宰牲献祭日,宰牲可延续二天,是在聚礼之后进行的。

这天,所有穆斯林成年男女都要换新鲜大小净(有顺序地洗涤全身或部分指定器官)。而且无论男女老幼从黎明起封斋至聚礼结束;穿新衣服,修整面容。第一次“索俩”之后不久,随着第二次“索俩”男子们拿上拜毡到各自的清真寺院里集中,当第三次“索俩”响起时,聚集在各寺中的穆斯林在伊玛目带领下,打着绣有阿拉伯文、标有一弯新月的绿色教旗,前往郊外聚会,称之为出“荒郊”。也有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内作“尔吉”。

从各个寺院、大街小巷走出的队伍在横幅教旗后面,自觉排成整齐的队伍;年长者头缠“太斯达尔”(头巾)走在前,年轻人头载黑色或白色号帽随后,浩浩荡荡,走上大街,没有人维持秩序,各寺穆斯林的队伍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千上万,井然有序;没有一丝喧哗谈笑声,聆听阿訇、满拉们浑厚的赞颂词,人人表情庄重,步履平稳,整个河州穆斯林居住区笼罩在虔诚、庄严的神圣气氛之中。

会礼人数十分众多,有些平日很少到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这天都赶去参加,所以会礼一般选在宽广的场地,如河滩,荒野空闲平坦地。到了选定地点,各人把自带的拜毡按顺序铺好,无论天阴下雨或烈日当空,照常不误。默默跪在拜毡上,听阿訇放声高诵“古兰经”章节。那悠扬顿挫的念诵声萦绕回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接着听伊玛目向大家用当地通用语言讲“瓦尔兹”(教义),内容十分广泛,宣传教义,劝导穆斯林尊教爱国守法,行善干好,涉及为人处世,社会、家庭、敬老抚幼,生活及习俗方面的劝戒,指导,要求做信教、尊教、虔诚、爱国的穆斯林。然后站立,随同伊玛目做礼拜,排列整齐,神情专注,目不斜视,随伊玛目的颂念声,万人同一鞠躬,磕头下拜,是那样的整体划一。此时此刻,彼此间的隔阂,成见顿时云散,不复存在。每个人仿佛进入了忘我的超脱境界。在精神的神圣殿堂内灵魂被净化、升华。礼拜完备后,垂首默跪聆听阿訇用阿拉伯语念颂《乎图白》一般穆斯林听不懂,但每个人聚精会神的听着,期望以此诚心得到真主的回赐。最后—起接“杜瓦”。

会礼结束,众人—边互致“赛俩目”,一边兴高采烈的回家。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男子们开始磨刀霍霍向牛羊”。宰牲只用驼、牛、羊三种,依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也可以几户台宰一头牛,宰牲期限为三天。凡宰牲节的牛羊于时要育肥完美,如被骟或身体有伤,缺、病、瘦皆不合用。宰牲时还有别具—格的讲究。要把牲畜捆绑轻轻推倒、态度温和不宜粗暴,然后用汤瓶浇水洗羊四蹄上的粪等赃物,再旧—块洁白的毛巾覆盖到羊头上。据说当时伊卜拉欣宰子时,儿子请求用毛巾遮住他的脸,以免父亲看见他的脸时心疼而难以下手,故此有这—风俗习惯。宰牲时还要挖上一小坑,将血盛到坑里掩埋,并要求用锋利的刀割断气管、血管、食管不能少断一管。

宰牲后主要清阿訇到家里诵经赞主、赞圣。祈祷平安,纪念亡人。宰牲还含有分牲肉济贫的意义。慷慨大方的河州穆斯林一般把牲肉分作三份,一份施舍给终年不得肉食的穷苦教胞,一份赠给亲友、隔壁邻舍,一份留作自食。古尔邦节这天除了宰牲,一般家里还要炸油香、蒸酥盘,也有的人家炸馓子、果果等,特别是馓子、果果十分著名,形状精巧别致、花草树木图案生动优美、而且香、甜、脆、酥风味独特,久放不腐。家庭主妇操持家务,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汉族朋友也带着礼品到穆斯林人家庆贺,回汉之间—派亲密无间的动人景象。孩子、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去转亲戚,年轻新媳妇跟丈夫带着礼品走娘家,一时,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街上,崭新的自行车、摩托车载着对对新人,川流不息,洒下一路欢笑声,虽说不放鞭炮,但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喜庆气氛。

..

推荐阅读:

清真寺是临夏最具有特色的临夏穆斯林文化,

十个夏季艺术节,让你改变往年的一成不变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中国期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