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上古历史

风水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乱抬头


2024-03-12 16:04

风水学中,最经典最有名的忌讳叫:“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乱抬头”之说,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以佐证说法的可信度与科学性。

我们先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青龙、白虎”?

站在宅屋的大门口背对大门,或墓穴前背对墓碑,面朝外,左方为青龙,右方为白虎。

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只有以坐北朝南的房屋或墓地才能确定左青龙,右白虎的,不是坐北朝南的房屋或墓地,是不能这样确定的。严格说,青龙位于东方,白虎位于西方。

《易经》认为东方为木,青龙属木,西方为金,白虎属金,五行中金克木,木受伤,若白虎高过青龙,就是金克木,因此就有了“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乱抬头”的说法,否则阴阳不平衡,就会惹来是非灾难!

上古青龙的传承_上古历史之青龙_上古青龙资料

我们从大量实例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青龙高于白虎的宅屋或墓地,子孙不一定就大吉大贵,同样,青龙低于白虎的宅屋或墓地,也不一定就大凶,总之,这一吉凶判断是不科学的,表明主人吉凶与此没有直接关系。

那为什么这一观点能渊源流长,奉为古风水学的经典名句呢?

经过翻阅大量资料,分析,得出如下四点论证结论:

第一,因为来源于《易经》的权威推测,五行相克的结论,让很多人相信。

上古历史之青龙_上古青龙资料_上古青龙的传承

第二,任何宅基上的主人发生吉凶事件的可能和概率都是存在的,当青龙高于白虎时,主人吉利富贵,则可以解释是这一原则所护佑,即使有了凶灾,也可用其他籍口解释;但是,当青龙低于白虎时,主人一旦有凶,则被认定是违背这一原则所招致。

第三,在前秦时期,特别是《周易》著作人周文王,崛起于今西安一带,而与商朝的战争多发生在西安以东,西安所处地形是西北南三面环高山的关中盆地,仅东面有缺口,因此战事防御、城池守护都发生在东面,这就要求东面城墙要高,房屋城市的东面能有高山高地便于军事防守,便于阻挡敌人进攻,而西面是粮草供应和军队集结的通道,要求平缓,因此东高西低的地形和建筑就非常符合战事需要,针对东方来敌易守难攻,这种宅基选择,战争时候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成为宜居地的选择原则,这也是宜居地安全至上原则所确定的,同时也符合《周易》理论,所以受到广泛推崇和应用。

直至隋唐,中国朝代大都以西安或洛阳区域为都城,因此,东高西低的宅基选址被认为是一种安全保障标准,战国时期的秦国,函谷关战争几乎每次都让其化险为夷,西安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多朝代的古都,这与西安地形易守难攻是分不开的,这也确定了宅地东面要求较高地形的风水原则的流行,因为它具有防守功能,具有战事安全保障。

第四、单从采光因素来分析,东高西低的宅基地形选择,在中国大陆是不科学的,我们知道,东面是早晨的阳光,美丽柔和,温暖舒适,而西面的阳光,高温曝辣,紫外线强,因此,只有反过来,西高东低的宅基地形,才适宜早上晒到太阳,下午避免阳光西晒,同时,也适宜温润的东南风吹入,现在,城市东面住房普遍比西面住房价高好卖,原因就是如此。

显然,“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乱抬头”并不科学,但是,在隋唐以前,以西安或洛阳区域为都城的时代,特别是战争年代,决定了东高西低地势的宅基选择是战争和安全需要,是安全至上的宅基选择原则,这无疑会占据上风,成为主流与流行,特别是部分东低选址的城池家宅,确实容易造成城池家园失守,成为家灾国难,因此,这更成就为《周易》教科范例,吉凶标签自然就打上了烙印,当然,在此并非否定《周易》的朴素原理。

以上的四点分析,是论证关于“青龙、白虎”的历史渊源,从宅基选择的安全至上原则来说,也包含了科学道理,但不切实际的广而推之,普遍应用,肯定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并非坐北朝南向的房屋,更是无稽之谈。

宜居地选择的安全至上原则,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必需是第一最高原则。现在,房屋选址、建造时,防水、防震、防火、防雷、防空、防盗、防战等措施;对地质、地层勘探分析;对水源、水质判别;对大气品质、环流判断;设计安全、承载能力评估;以及危房判定;等等这些,级别已越来越高,无不体现安全至上的原则。

对于安全预测与设计,有些房屋可能直到房屋被废弃也没有发生过或使用过,如防火设施,大部分房屋从使用到废弃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似乎防火设施是多余的,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防范,因为存在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所以,即使会带来成本提高上古历史之青龙,影响美观等各种不利,但为了万一而成为必须。

古代战争频繁,大部分城市修建了战事防御城墙,城市选址喜欢四面环山的盆地,或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护城的地形地势,易守难攻成为古代城池村镇的标配选择,今西安,退可守上古历史之青龙,进可攻的地形地势,成为皇家所爱的“长安情结”,长安,即长治久安,这是成就其十三朝古都的重要原因。

总之,安全,是宅基选择的第一原则。

推荐阅读:

失传的4大奇书《太公阴符》和《青囊书》

夏史探原历史与考古学者之间的对话学术研讨

跨越千年的两汉时期古城遗址将揭开神秘面纱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