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两晋南北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纲要及能力检测


2024-04-27 14:05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纲要及能力检测

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背景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流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在农业上,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生产,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2)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时间:200年。

3、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5、战争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6、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1)政治上,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人才上:曹操招揽各种人才,重用人才;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5)人心向背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二、赤壁之战

1、背景: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2、时间:208年。

3、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4、结果:曹操失败。(或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5、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操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2)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

(3)曹军不服水土,流行疾病;

(4)曹军不习水战,战术错误。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曹操扫平关中,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形成:

(1)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3、三国发展:

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拓展延伸:

从东汉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历史是在进步的。

原因: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从经济上看,军阀混战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

从文化等方面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并发展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是在进步。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晋武帝统治措施: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上缺乏雄才大略,但在生活上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大封同姓诸王,又派诸王据守州郡。导致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2、目的:

晋惠帝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3、地点:洛阳一带。

4、危害:

(1)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情况: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4)西晋时,山西、陕西內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人口的一半。

3、西晋统治者对內迁各族的措施及后果: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主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內迁各族人民的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4、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民族统治者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5、前秦政权:

(1)建立: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统治: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出儒学。

(3)影响: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1)条件: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2)时间、建立者及都城: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政治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流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背景

3、东晋北伐:

(1)结果:未能恢复中原。

(2)原因: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

4、东晋兴盛: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东晋灭亡:420年。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

2、政治:

(1)前期: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期间,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2)后期: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发生叛乱,此后,南北实力对比,南朝处于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2)自然条件优越。

(3)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2、发展表现:

(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

(2)手工业: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目的:灭亡东晋,统一全国。

3、时间:383年

4、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5、结果:前秦失败,逃回北方。

6、特点:以少胜多。

7、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1、背景: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鲜卑拓跋部因內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2、措施:

(1)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表现:

(1)生产生活方面: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向汉族人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制度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內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4)民族心理方面: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形成了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民族大交融高潮,其主要特点:

(1)特色鲜明:时间长,空间光广,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2)途径多样:民族迁移,如五胡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內迁;统治者推行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3)效果显著: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渐汉化,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汉族文化也因此更为丰富进一步发展。

(4)影响深远:促进了各民族的进步,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对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认识:

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汉化政策,如说汉话,穿汉服,改姓氏,与汉人贵族通婚,甚至迁都,使鲜卑族失去了本民族的独立,对于多彩的民族文化来说是一种损失。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说,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北朝时期)。

2、《齐民要术》:

(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主要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3)影响:这部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1、评价:祖冲之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成就:

(1)数学:把圆周率精准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2)天文学:创制了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机械制造: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

(1)东汉以后,书法已成为欣赏的艺术。

(2)锺繇、胡昭:曹魏时期书法名家,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独创楷书,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教学生学习书法。

(3)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4)北魏时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留下来碑刻书体。

2、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2)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雕塑:

(1)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拓展延伸:

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1)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2)北方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 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文化内涵。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改革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流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背景

2、祖冲之与贾思勰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我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取得成就的原因:积极继承、大胆创新,善于学习、注重实践等。

学习的优秀品质: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勇于创新等。

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 夏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场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3.《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

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5.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的是指( )

A.魏

B. 蜀

C. 吴

D. 晋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 大力兴修水利

B. 发展海外贸易

C. 造船业发达

D. 开发西南地区

7.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

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

8.它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承袭了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公元281年,它的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下列关于该王朝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者是司马炎,于280年灭掉吴国后统一全国

B. 晋武帝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C.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D.统治腐朽,其暴政激起了內迁各族人民的反抗

9.史料中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这反映出西晋王朝短命的原因之一是( )

A.整个西晋社会奢侈腐化

B.大封同姓诸王

C.统治集团生活奢侈腐化

D.民族矛盾激化

10.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西晋向內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西晋的暴政激起了內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最终西晋被下列哪一少数民族灭亡( )

A.鲜卑族

B.氐族

C.羯族

D.匈奴族

11.“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 )

A. 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B.天朝上国,繁荣富强

C. 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D. 大一统时代

12.《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加剧了北方的民族矛盾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属于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

A. 齐

B. 陈

C. 梁

D. 宋

14.这座城市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这里不止一次地做过首都,南北朝时期因商业繁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座城市是( )

A.洛阳

B.平城

C.建康

D.长安

1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16.其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的政权是( )

A.前秦

B.北魏

C.西晋

D.曹魏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个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的打败了前秦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魏晋南北朝三教合流_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背景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18.“(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19.不少古诗词,用诗的语言记载了历史。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1.“若问古今兴废事,清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司马光的这句名诗是对古都洛阳地位的最好概括,千年帝都的洛阳历经王朝更迭与沧桑巨变。下列朝代中曾定都洛阳的有( )

①曹魏②西晋③北魏④东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2.北魏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北魏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

A.发明改进工具

B.改良作物品种

C.顺应天时地利

D.加工农副产品

24.“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列哪位书法家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颜真卿

25.“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王羲之

二、材料解析题

2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①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②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摘自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根据此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填出①②应填的内容。

(3)写出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历史事件。

(4)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举出两例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分别写出它们的作者。

(5)此材料,对你有何启发?

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的大分裂、大战乱时期,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时期。阅读下列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摘编自《魏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再说一例以少胜多的战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其目的是什么?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答案:

1——5 DCCAC

6——10 DABCD

11——15 ACDCA

16——20 ACAAD

21——25 ADCCA

26.

(1)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西晋、南方经济

(3)赤壁之战

(4)《齐民要术》,贾思勰;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了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刘徽提出了正确的圆周率计算方法。

(5)民族融合和交流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民族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7.

(1)原因: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战役:赤壁之战或淝水之战。

(2)北民南迁;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

(3)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背景_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流

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背景_魏晋南北朝三教合流_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特点

推荐阅读:

中国法制史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 2016年六安事业单

Copyright ©2023-2026.Powered by©八卦文化网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0040142号-36